小孩子的處世哲學
廣志和美伢是一對冤家夫妻,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就吵架。
有一次兩人吵得不可開交,賭氣不理對方,直到氣消,誰也都不好意思先跟對方道歉。
可就在兩個成年人都拉不下臉的時候,小新站出來勸爸爸媽媽: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沒那麼複雜,也不需要那麼複雜。
很多時候,成年人信奉勵志哲學,無論何時何地,都想成為鳳毛麟角,做人群中的第一。
可是只有五歲的小新,卻把這件事看得很透徹。
勉強自己跳太高是一種折磨,不如簡簡單單地活著,把握住手頭的幸福。


你是你,我是我,就足夠好了。
△
生活再苦也要記得開心
「小新之父」臼井儀人說:「只有快樂的人,才能傳遞快樂。」
從1993年《蠟筆小新》播出至今,幾十年過去了,仍然有那麼多人被這個古怪的五歲小男孩吸引。他的快樂不只豐富了孩子們童年,也感動著大人。
貼吧上看到這樣一個有趣的討論:當我們看蠟筆小新時,我們在熱愛什麼?
這個問題或許可以這樣問,當我們變成大人,我們在失去什麼?
小新身上所擁有的單純、耿直、善良和責任感,或許正是人在成長過程中會慢慢被剝奪的。
可說起來,日日歡騰的小新,家庭並不富足,家裡背著32年的房貸和36期的車款。


父母也是兩個渾身缺點的成年人:爸爸野原廣志鬱鬱不得志,面臨中年危機;全職媽媽野原美伢總是把家務做得一團糟。


小新沒法像他的朋友風間那樣在昂貴的補習班學習才藝,也不像妮妮一樣總是能跟著媽媽出去吃精緻的料理。
就在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裡,小新只是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知道每次回家要說「我回來了」,吃飯前都要洗乾淨手,玩具不能亂放。


他懂得如何付出愛,更明白要愛需要回報。


無論承受著多麼重的生活負擔、遇到了多麼糟糕的麻煩,無論在大庭廣眾之下出了多大的糗,最後,總是能用輕鬆的生活哲學嘻嘻哈哈一笑帶過。
借著小新的故事,人們看到了最直接、最單純的世界。
臼井儀人說,他觀察自己的孩子,被小孩的世界深深吸引,因為他們擁有一些成年人不具備的特質。


當他們愛,不說月色很美,他們就說愛;
當他們做錯了事,不甩鍋不逃避,他們會抹乾淨眼淚後向大人承認錯誤;
當他們看到不公平,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要大聲地說出來……


在被那些無厘頭的情節逗得大笑時,心中卻總暗暗地有個聲音在質問:是孩子們的純真無忌使人動容,還是成年人的麻木不仁令人感慨?
也許,兩者都有。
網上流傳著蠟筆小新的另一種設定,說這完全是一個臆想中的故事:小新為了保護妹妹小葵死在了一場交通事故中,被永遠地留在了五歲。而後來發生的一切,都只是悲傷過度的美伢寫的日記。
很多人覺得這樣的故事過於悲傷,拒接接受。欣慰的是,其實這只是一種「都市傳說」,並沒有得到作者的證實。


《蠟筆小新》自誕生之初,就是給大人看的漫畫。


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小新。懂事又中肯,既樂觀又知足,當然,也會憤怒、埋怨,會哭泣,也會委屈。
這樣的小新,笑聲會一直明朗,溫暖那些相信世界可以永遠純真的人。
你的心裡,也有一個蠟筆小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