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印度恒河邊上是什麼感覺呢?
小夥子甘達表示無比幸運,
因為在恒河人們的一切吃喝拉撒都能解決,
而且一年四季總能賺到錢。
的確 作為印度人心中的母親河,
恒河表現出無比強大的包容力,
上至人們的骨灰 下至人們的排泄,
都能夠在其中找到容身之地。
無論是在精神還是在物質上,
恒河都養活了無數的印度平民。
比如甘達和他的同伴,
每逢印度教節日九夜節,
印度各地都會舉行10天9夜的慶祝活動,
以慶祝女神杜爾加,
而每年的這個時候,
數以千萬的人們會趕到恒河邊朝拜。
甘達也就迎來了他的事業高峰期,
他的工作是在河裡面打撈硬幣,
因為人們在祭祀的時候,
往往都會扔上幾個硬幣。
但對于他們這些小年輕來說,
錢就是錢 沒有什麼神聖的,
每天一大早,
甘達和小夥伴就開始用廢棄喇叭裡拆下的磁鐵,
到恒河裡打撈起前一天的硬幣。
過去沒有磁鐵的時候,
人們都是直接潛水下去打撈,
不過他們這一代趕上了工具時代,
也就不用受那份苦了。
運氣最好的時候,
甘達最多能撈上500多盧比,
也就是人民幣50左右。
有一次 他和同伴還撈到一個錢包,
裡面竟然有整整五千盧比,
當時可把甘達高興壞了,
他立即叫上所有的朋友,
請他們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飯,
然後把一半的錢給了他媽媽。
甘達和他的一大家人都住在恒河邊上,
一處沒有主人的荒地上,
這裡不通水不通電,
但一家人都十分滿足,
因為房子裡永遠都有舒爽的涼風,
一出門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廁所,
別提多方便了。
同時 一大家人的生計也只有一個,
那就是孩子每天去撈硬幣、挖泥巴,
但老母親卻是驚人的樂觀:
「我們過一天算一天,
我相信恒河能養活我們。」
每天只要甘達撿夠了一家子的生活費,
就開心的回到家玩耍,
因為再撈下去也撈不到多少,
還不如回家躺著休息。
同時他還有一個十分熱愛的興趣,
那就是收集衣服做時髦男孩。
打開甘達心愛的衣櫃,
裡面裝滿了他心愛的好東西,
其中他最喜歡的是一件曼聯襯衫,
穿上這件帥氣的襯衫,
再噴上一點迷人的香水,
甘大覺得自己這樣走在街上,
沒有人能看出自己是住貧民窟的人。
現在 甘達有一個小小的願望,
那就就是大賺一筆,
然後去買心儀已久的牛仔褲,
這樣自己就可以做街上最靚的仔,
交起女朋友來也會更有面子。
而他的機會也就在眼前,
慶典需要大量的恒河泥泥,
因此每年的九夜節之前,
都會有很多工人在河邊挖泥,
還有很多工人把泥送到城市裡,
工匠們會在木頭和稻草上,
用泥出女神的神像,
然後在慶典的時候用于展覽。
而在加爾各答這個人口大市,
幾乎有點規模的社區都會來定制神像,
于是每年的慶典上,
加爾各答會有上千台神像供人們朝拜。
當然 朝拜是不能空著手,
每個人都需要一捧恒河聖泥,
供奉在女神的面前,
于是甘達就有了天賜的賺錢機會。
在慶典開始的前一天,
他和夥伴們在河邊挖起了泥。
一邊幹他還不忘展示自己標準的健美身材,
我這身材不用去健身房就能擁有,
那是穿什麼衣服都好看啊,
想想自己即將到手的牛仔褲,
甘達幹的十分賣力。
幹完活他渾身淤泥,
于是拿上一塊肥皂就下了河,
雖然這說洗了和沒洗差不多,
但也潦勝于無吧。
等到了晚上甘達開始進一步加工
把泥揉成大小合適的泥球,
然後晾上一晚上,
第二天就可以大賣特賣。
與此同時,
靠著恒河泥吃飯的不止他一種人,
還有另一個特殊的職業,
那就是製作陶杯的陶工。
在恒河邊矗立著很多小作坊,
專門製作茶館裡需要的一次性陶土茶碗,
這種杯子喝完就扔 因此需求量很大,
也就催生了很多的陶工。
蘇傑就是其中只之一,
在印度只要有一個工作賺錢,
那麼就會一代代轉下去,
蘇傑的爺爺、父親都是陶工。
因此他從15歲就開始幹這一行,
像蘇傑這樣的熟練工,
每天都能從恒河裡挖出來的泥,
做上千個茶碗,
他們先用模具把碗捏出來,
然後放到太陽下進行暴曬,